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17 01:06:01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小男孩去动物园看狮子。

在狮子笼前,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妈妈,我要回家。”

另一个孩子则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妈妈,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孩子显得勇敢一点,他一边专注地看着狮子一边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这三个孩子均感到自己处于劣势,因此都产生了强弱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

故事里的三个男孩是大部分人的缩影。

当人们感到劣势时,自卑的烙印使他们或在人多时不擅表达,或办事时畏首畏尾,或没有自己的主见,喜欢随声附和。

有这样一本讲述自卑的书,书中并没有陈述过多克服自卑的方法,而是引导读者找寻生命的意义,认清生命的本质。

这本书就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巨著《自卑与超越》。

这本书距今已出版了90多年,并继续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克服自卑,走向优秀。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巨头”。

他早年受到弗洛伊德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学生。

后来,他反对弗洛依德将什么事情都与“性冲动”联系起来,遂与弗洛伊德展开激辩。

不久,他就离开了弗洛伊德并创建了自己心理学体系“个体心理学”。

这本《自卑与超越》就是他“个体心理学”的巅峰之作。

在这本书里,阿德勒着重强调一个人拥有正确生活意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对生活意义的错误认知会让人在各个阶段做出错误的行动,促使人更易产生自卑情结,从而陷入自甘堕落的漩涡里。

下面我会以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书中的重点内容。

一、寻找正确的生命意义

阿德勒说:“每个人,只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才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意义呢?

阿德勒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向我们陈述了人类受局限的三个事实:

1、我们都在地球上生活

2、我们并不是唯一的人类

3、人类有性别之分

这三点成为了束缚我们的枷锁。

到目前为止,这几个事实依然制约着我们,所以阿德勒得出一个结论:

人类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及目标是在这个贫瘠的星球上,与同类建立联系并进行合作,保证我们生命的不断延续及人类命脉的传承。

因此,社会是人们生存的保证。

阿德勒认为如果有人想靠自己面对所有困难,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基于以上三个事实他得出正确的生活意义是:

1、不断的奉献

2、个人要为团体贡献力量

3、个人对他人产生兴趣进行合作。

什么意思呢?

就是奉献自己,与人合作。

与之相反地便是错误的生活意义。

对生活意义产生错误理解的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会对人类社会作出奉献。

错误的生命意义往往会导致一个人拥有严重的自卑情结。

在这里我们提到了“自卑情结”这个概念。那什么是自卑情结呢?

阿德勒说:“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我不能解决自己的处境,从而产生自卑的情绪。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因为我们常常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有待改善的。

不过,有严重自卑情结的人,他们会因错误的人生意义丧失改变环境的信心和勇气,最终选择逃避。

他们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个问题小孩,一个神经病患者、一个罪犯或自杀者——这是他们最后的逃避。

因此,只有找到正确的生活意义才能够战胜自卑情结,实现超越。

二、青春期对生活意义的错误认知对人有哪些影响?

对于父母来说,最痛苦的就是教育青春时期的孩子。

他们往往变得叛逆,更有个人主见。

轻的与父母顶嘴,重的离家出走,再严重点甚至会出现殴打父母的行为。

那么孩子为什么在青春期一改往日乖巧听话的形象,变得顽皮叛逆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一般没有明确的界限,通常是14~20岁左右。

《自卑与超越》中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原因是:

随着他们身体发育成熟,心智提升,他们想证明自己不再是那个受大人驱使的孩子,而是一个可以独立、已经成人、具有男子气概或者有女人味的大人。

有三类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出现问题,分别是被宠坏的孩子,被忽视的孩子,经常被指责的孩子。

1、被宠坏的孩子

在青春期里最易遭受失败打击的就是那些被宠坏的孩子。

其实很容易理解,他们已经被父母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的风浪了。

这类孩子在父母那里没有体验过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养成了第一时间找父母帮忙的恶习。

被宠坏的孩子希望自己一直处于童年时期,不想长大,因为他们不想担负成年人的责任。

2、被忽视的孩子

被忽视的孩子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可能会对未来抱有更好的期待。

这类孩子非常讨厌被忽视的感觉。因此,他们希望别人都能关注到自己。

他们把重心放在如何获取更多的欣赏上而不是为群体提供多少奉献。

这种自我主义会让他更加关注金钱和权利,因为这样可以满足别人所期望的。

3、被指责的孩子

这类孩子从小经常被父亲指责,年幼的时候可能表现的十分温顺,但是他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面对父亲高大的形象,他会自卑,知道自己还不能反抗。

当他成长到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与父亲抗衡时,他可能就会选择反抗,甚至寻找机会攻击父亲,然后离家出走。

这有点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意味。所以不能对孩子一味的指责,学会赏识教育还是很重要的。

为了避免在青春时期对生活产生错误的意义,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要避免溺爱或忽视孩子,也不要经常指责孩子,帮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家长还要引导他们与人合作,学会奉献,懂得靠为团体贡献力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帮我们摆脱自卑实现超越的几个建议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道出了人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会奉献,不懂合作。

像犯罪分子、酒鬼、精神病人、自杀者等他们眼 ……此处隐藏18196个字……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敢于挑战新的困难,勇往直前,因为当我们努力达成目标,并且实现了,就会获得优越感,从而感觉到自己的强大。”这种安全感是别人给不了的,是自己的勇敢给自己带来的最好的礼物。第三,澄清不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优点,要克服不足,发挥优势,找回自信。第四,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有了错误就要正确的面对批评,要学会把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鼓励与鞭策。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8

青春期存在许多危险,但它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青春期让成长中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令他们感觉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以前生活方式中未能发现的错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露头,但经验老到的人总能洞察出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些错误越来越大,无法再被忽视了。

青春首先意味着一件事: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我们也许可以尽量让他们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这样,处于这一境遇中的孩子所面对的压力可能就会减轻许多。如果他们觉得必须要证明自己的成熟时,不可避免地会过度反应。

许多青春期行为都出自对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这一行为的走向取决于孩子们对“长大”的理解。如果“长大”意味着挣脱束缚,孩子就会反抗一切限制,这在该阶段的孩子身上很常见。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觉得不再有权时时刻刻监督他们。父母越是想证明他们还是小孩,孩子就会越激烈地反抗以证明恰恰相反。这样的争斗会成长出敌对情绪,于是我们面对的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场景。

对成年生活准备不足的孩子在面对职业、友谊、爱情和婚姻时会惊慌失措,他们对以后是否能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心。如果孩子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悲观,自然想要寻求最不费力的方法应对,但这些捷径根本没有用。这样的孩子越是被命令、被劝诫、被批评,就越是觉得如临深渊。我们越是推动他们,他们就越是想后退。如果不能给他们鼓励,所有试图帮助他们的努力都会成为错误,并更进一步摧毁他们。他们是如此悲观与恐惧,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会自觉自愿地奋发图强。

许多青春期“失败”的者在童年时都是被溺爱的孩子,显而易见,对那些已经习惯由父母为他们做好一切的孩子来说,面对成年的责任会尤其艰难。他们仍然想要被宠着,但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于是感觉生活欺骗了自己,对不起自己。他们在温室中长大成人,外面的气候对他们来说太过苦寒。

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它意味着我们已经克服了生命中所有的困难,终于生活在安全与胜利之中。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着摆脱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他就会一直落在后面。只有当他发自内心地找到了一个能够激励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比阻挡他的障碍更大时,这个孩子才有可能打起精神来。

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指向何方,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朝着自我之外的目标而努力,那么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很好地训练自己,做好准备,以求达成目标。任何困难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成功路上需要跨越的障碍而已。反过来,如果他们的兴趣点只在于强调自身的不足,或是虽然对抗这种不足,但只是为了使自己从中脱身,他们就很难取得真正的进步。一只笨拙的右手不会因为人心里想着要变得灵巧,盼望着少些笨拙,甚至避开那些显示出其笨拙的场面,就变成了灵巧的右手。只有通过实打实的练习,笨拙的手才有可能灵巧起来,并且对于“将来能够做好”的渴望,要远远超过当下的笨拙所带来的挫败感。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9

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阿德勒也给了你一个办法,就是去认清自己的目标。

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肯定会说,‘哎呀!阿德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高大,有安全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反而会觉得它很合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

作者说,一直以来,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不能这么干,要改变行为,先改变目标。

书中有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经常头疼,但一直都治不好。作者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办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

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陌生人了,还可以借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是一笔财富,能满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病呢?

所以,如果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改变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继续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觉得喜欢,点个关注呗。你的肯定才是我最大的动力。非常感谢。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20

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阿德勒也给了你一个办法,就是去认清自己的目标。

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肯定会说,‘哎呀!阿德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高大,有安全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反而会觉得它很合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

作者说,一直以来,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不能这么干,要改变行为,先改变目标。

书中有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经常头疼,但一直都治不好。作者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办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

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陌生人了,还可以借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是一笔财富,能满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病呢?

所以,如果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改变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继续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觉得喜欢,点个关注呗。你的肯定才是我最大的动力。非常感谢。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