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语言教案:小雨点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语言教案:小雨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语言教案:小雨点1活动目标
1、欣赏并学说散文,初步尝试仿编。
2、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与感受。
3、喜欢学说散文中的优美语句。
活动准备
《小雨点》挂图(见教具盒)、小雨点指偶、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
空白记录卡片、记录笔。
活动过程
——谈话
1、引导幼儿谈论关于下雨的话题。
教师: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小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
2、出示《小雨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雨点落的位置。
教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
小雨点跳到这里会怎么样?
——欣赏
1、结合挂图完整朗诵散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老师把小雨点玩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我们来听一听。
2、结合挂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说散文的优美语句。
教师:小雨点怎样从天上跳下来的?它都跳到哪里了?
——朗诵
1、教师一边指图一边引导幼儿完整跟诵散文诗。
2、出示小雨点指偶和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引导幼儿手戴指偶在情境中练习朗诵散文。
——仿编
1引导幼儿尝试用替换方式进行仿编,教师将编的内容记录在空白卡片上。
教师:想一想,小雨点还会跳到哪里当滑梯,哧溜一声滑下去?
2引导幼儿看记录图卡,朗诵改编的散文诗。
教师:我们一起朗诵自己编的《小雨点》诗歌吧。
活动建议
《小雨点》是一首写景叙事性的散文。本文作品篇幅短小、句式简单,内容浅显流畅、富有童趣,动作性比较强;运用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淘气的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时,将落在的地方当滑梯滑下来的有趣场景。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具有一定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
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阅读图画、聆听、诵读的方式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本活动散文内容动作性比较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将散文内容制作成Flash动画,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借助肢体语言能更好的让幼儿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大胆的表达。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利用动作表示下滑的动作,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小雨点滑落的动态表现。幼儿学说散文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佩戴自制的"小雨点"指偶,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能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
附散文诗:
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落下来。
小雨点落到屋顶上,哎呀呀,把屋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把我的雨伞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春雨”是幼儿已经观察过的想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首先以听录音引出“小雨”,落下来的声音,再通过让幼儿说小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再出示图片欣赏,理解内容。美丽的画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讲述表达的机会,并且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借助动作、表情等等把幼儿的思维引入诗歌丰富的内涵中去,帮助幼儿把描述的口头语逐步转化为生动的书面语言,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诗歌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诗歌的这一环节,让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记忆。
不足,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是安排幼儿在学会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仿编,但是有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仿编还是比较有困难的,因此,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到第二课时。
小班语言教案:小雨点2一、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美丽的景色,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在看看、讲讲、玩玩中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喜欢念诗歌,初步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小音响及录有雨声的MP3。
2、图片三幅。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小雨点。
1、小朋友,春天到了,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请你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雨声)
2、春天到了,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时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淅沥沥、滴答滴答、哗啦啦、沙沙沙……)
3、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时特别高兴,我听到它们边落边唱:滴滴答
(二)欣赏图片,帮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过渡语:小雨点,沙啦啦,唱着歌儿落到什么地方?
1、欣赏图一:小雨点落在花园里。
①小雨点,沙啦啦,落在花园里,花儿怎么样了?
②花儿张开大嘴巴,会说些什么呢?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滴滴答,落在花园里,花儿张开大嘴巴。
③谁能看着图片说一说?(集体、个别说)
2、欣赏图二:小雨点落在池塘里。
①小雨点,滴滴答,落在什么地方?池塘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摇尾巴)
②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滴滴答,落在池塘里,鱼儿摇摇小尾巴。
③谁能看着图片说一说?(集体、个别说)
3、欣赏图三:小雨点落在树林里。
①小雨点,滴滴答,还落在什么地方呢?树林有什么变化?
②谁愿意用诗歌里的话说一说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滴滴答,落在树林里,树枝长出新芽芽。
③完整念一遍。
(三)学习诗歌。
过渡语:小雨点真是个顽皮的娃娃,落在花园、池塘和树林里。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它的名字就叫《小雨点》。
师结合图片、动作朗诵2遍。
(四)诗歌朗诵表演《小雨点》
师:谁 ……此处隐藏8665个字……画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用三个画面分别表现散文中的三个排比句。组织活动时,教师只需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就能将幼儿带到雨天富有诗意的情境中。
(二)结合动作、帮助记忆低龄幼儿学习语言是与动作分不开的,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动作能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视、听、讲、做结合,感知觉的多通道参与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散文内容。教师可以画三幅大的"屋顶""树叶""雨伞",布置在活动室周围。活动前,教师还可以指导每个幼儿自己制作一个指偶"小雨点",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将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无声动画,利于想像如果在幼儿看第一遍课件时,就将散文呈现给他们,就有可能使幼儿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散文失去令人无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课件时,教师可以把声音关掉,让幼儿看无声动画,边看边想:小雨点落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四)仿编中心句、迁移经验在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意境的同时,还应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经验联系起来进行仿编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使得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散文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的迁移。《小雨点》的中心内容是三个排比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以前观察到的雨景,改换排比句中的宾语,进行仿编,即"小雨点跳到xx上,哎呀呀!小雨点把XX当成了滑梯"。
小班语言教案:小雨点14一、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在看看、讲讲、做做中学习诗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准备:
1、课件,电脑,电视机。
2、三幅场景图(花园中花儿开放了;池塘里鱼儿在摇尾巴;树林中树枝长出了嫩芽)。
三、过程:
1、感知小雨点。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雨声)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哗啦啦、滴答滴答)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时特别高兴,边落边唱:‘沙啦啦,沙啦啦’”。
2、通过师生活动,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视频,回忆已有感知诗歌内容。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诗歌内容,体验春天给事物带来的快乐情感。
师:“小雨点,沙啦啦,唱着歌儿落在什么地方?(出示场景图)
①小雨点落在花园里。
师:“小雨点,沙啦啦,落在花园里,花儿怎样了?”“花儿会说些什么呢?”
师:“花儿喝到了雨水,一朵一朵都开了,好像张开了嘴巴在说话。
②小雨点落在池塘里。
师:“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池塘里,池塘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小鱼游来游去,很开心)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小鱼很开心?”(尾巴在摇来摇去)
(师小结,朗诵: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池塘里,鱼儿摇摇小尾巴)
③小雨点落在树林里。
师:“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树林里,树林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树的叶子慢慢变绿了,变大了。(引导幼儿边做树发芽,边学短句:树枝长出新嫩芽)
(师小结,朗读: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树林里,树枝长出新嫩芽)
3、学习诗歌。
师:“小雨点,像个顽皮的小娃娃,一会儿落在这儿,一会儿落在那儿,使春天变得非常漂亮,我们把他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小雨点》。
(1)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朗诵2遍。
(2)幼儿跟老师集体念2遍。
4、结束。
师:“小雨点还可以落在哪里呢?”
小班语言教案:小雨点15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节奏的语言或故事,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
原作《滑吧、滑吧,小雨点》散文中心句的句式松散,规律不明显,不便于小班幼儿诵读和记忆,改为排比句后,既易于幼儿理解,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根据句式仿编散文。作品描绘了小朋友十分喜欢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点",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雨中欢快地嬉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作品内容具有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欣赏感受雨所带来的快乐,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孩子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学习散文中的排比句。
2.乐意参与仿编活动,尝试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图谱,下雨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感知小雨点播放下雨的声音,提问:什么声音?
师:你们都见过下雨吧,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
(二)欣赏散文
1.配乐朗诵。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小雨点真顽皮,它是从天上跳下来的,它跳到了哪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随着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理解记忆散文。
2.完整欣赏散文。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一听。
提问:小雨点的心情怎么样?(快乐)它为什么开心呀?
3.在场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并尝试仿编。
师:我们和小雨点一起来玩玩吧。你们是怎么玩滑滑梯的?(直着滑下来,弯弯扭扭地滑下来)鼓励幼儿把手当作小雨点,一边做"跳"和"滑"的动作,一边讲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三)仿编散文
1.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还跳到了什么地方?
师:小雨点除了跳到屋顶、树叶、雨伞上,还会跳到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用身体表现小雨点,根据生活经验想像仿编,相互欣赏。
师:用我们的身体来试一试。
(四)游戏教师来当滑滑梯,小朋友扮演小雨点进行游戏。
师:我请一个小雨点,落到老师的身体上,来玩一玩。
结束语:你们是不是都想玩?那我们一起回教室玩吧。
附:
散文《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
小雨点跳到屋顶上,哎呀呀,把屋顶当成了滑梯;小雨点跳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小雨点跳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把我的雨伞也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