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17 09:58:05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一向发踊跃的潘晓迫不及待发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也有学生大声反驳:“不对,是底乘高。”我没有顺势评判他们的正误,而是让潘说想法。“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是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我心里不不由地赞叹:多好的逻辑推理!“这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呢?”“我听妈妈说的。”“他们谁说的有理我们不妨研究一下。”

学生开始各自的研究……之后,大家汇报研究结果。

生1:我们画了长方形和平等四边形把它们剪了下来,再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了长方形。这样一比,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不能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生2拼成一个长方形,数这个长方形占的方格数就行了。这个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生3:我们画了一个平等四边形,和它的高,顺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把平行四边形重新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用底乘高。

我们再来看看潘的表现:她拿着一个平行四边形学具走到讲台前:“我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请大家看—”说着,她捏住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角,向两边拉,“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没变,可是它的面积变小了,所以不能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了,高也就变了,所以面积一定和高有关。”

有时,我们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启发、示范在前,为学生扫除一切障碍,或者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生怕“吹皱一池春水”。殊不知,一串串微弱的创造火花就在这小心呵护与视而不见中熄灭了。我们不妨让这可爱的错误“激起千层浪”,这正是创造力爆发前的契机,别错过它,相机诱导,让这思维的火花碰撞、绽放。

[思考与对策]:

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非预设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上述情况,我觉得主要还是老师在教学预设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不足,只重视应该的状态(学习的逻辑起点),而忽视现实的状态(学习的现实起点),造成教学预设不够充分,以至于对学生非预设的学习生成置若罔闻。如果是这样,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预设中,加强对学生现实起点的研究,使教学预设更吻合于学生认知能力与学习材料的最佳结合。“非预设生成”虽然会让教师感到有点棘手,但往往也会给师生带来意外的感觉。这种意外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如果探究活动带来收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情绪表现。因为这种临时探究与被老师预设的探究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生命的活力经常在这样的情境中让人感动。

因此,既然这部分学生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已经有所认识,我们何不让他们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通过个人的尝试,我发现让学生们展现他们已有的知识状况,这种知识展现对于他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且,他们会以极大的热忱,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而老师的任务,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继续研究,给予解决。面对问题,不论是起点高或低的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研究的行列,因为他们愿意享受这种因学习而带来的被重视的快乐。

后六人给我的一个重要的启示是,他们在真正的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在配合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桥中人,人人有希望,个个须努力,只有拼搏今天,才能拥有灿烂明天。”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出示教具)这是一个长方形框架,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这样拉,(教师演示)同学们看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3、你还知道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4、这样一拉,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

5、(对认为面积不变的同学质疑)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

6、究竟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把长方形及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数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当半格计算。(通过学生数一数,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使学生明确拉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少了,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7、看起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出示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等的一个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同吗?

(2)、小组讨论,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完成表格。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3)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

2、图形转换

(1)、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不知道它的面积如何计算,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能)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长方形)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四人小组合作,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汇报上台演示剪拼过程)边剪拼边观察思考: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没有?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板书:平行四边形 底 高)

(3)(教师演示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板书连接符号)

3、推导公式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教师板书:S=ah)

4、出示例1(课件),例1给出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

5、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80—81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1、算一算,填空,(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米,高是5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分米,底是9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2、用手势判断对错(课件出示),先读题后再判断,并说说错误的原因。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分米,高是4分米,面积是28分。(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米,高是4分米,面积是20平方米。( )

3、想一想 :(课件出示在一组平行线之间有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且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剪切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渗透“转化”思想,让所积累的经验为新知服务“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4

《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第一次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数学思想、活动经验对学生下一步探索三角形、梯形和圆面积公式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因此转化的方法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注重数学专业思想方法的渗透。

我在这节课中,先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求的?引出你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做到用“旧知”引“新知”,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向转化的方法靠拢。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这节课中,我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例如:当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引导:你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好在哪儿?你还有什么问题?通过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不断地把课堂引上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潮。

四、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1、让学生进行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逆向思考,给了面积和底或高求高或底。

3、辨析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相等。

五、我的遗憾

虽然本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但后半部分的教学还存在着不敢放手现象。课堂上有效的评价语言在本节课中也体现不够完善。自己觉得在引导和组织学生上欠缺一些,在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操作活动中,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些学生的操作活动没有很有效进行,导致那里的教学时间过于长。

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5

听了梁老师的这一节课,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字,那就是“和谐”,达到如此境界,都归功于梁老师巧搭了数学与生活之桥。

首先是,“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和谐统一

梁老师在这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对数学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和谐统一,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整节课通过普罗旺斯这一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停车位的大小比较,花圃的面积,草地的温馨提示牌等,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体味数学的价值。课的各个环节连接自然,如行云流水,可谓清清楚楚一条线!

其次是,数学与德育的和谐统一

在数学课中怎样做到把品德教育溶于数学课堂,这是我们数学老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节课上,我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梁老师巧妙地设计了李明家和张海家礼让车位,爱护小草的温馨提示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了文明礼仪的教育,这种教育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再次是,老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的和谐统一

梁老师虽然很年轻,教学经验尚未丰富,但课堂上却不乏沉着与干练。她总能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而老师只是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助,让学生探索过程中获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课标》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