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15 07:32:15
大班教学反思(15篇)

大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学反思1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明白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经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经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教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教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教师要把他们捡起来”……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明白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终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我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我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研究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本事还应有待提高。

大班教学反思2

活动片段:这是一个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活动一开始该教师就以时钟博物馆馆长的身份,向幼儿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时钟……老师在请幼儿观察并提问幼儿这些时钟的相同点之后,该师出示了一个时钟模型教具(有钟面、时针、分针;该教具是时针要依靠分针走一圈才能动一格),边提问边给幼儿演示解说,这是钟面,上面写有1到12的数字;短的那根针叫做时针,长的是分针。紧接着就向让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时针与分针是什么关系呢?老师请幼儿用手将分针拨走一圈,看看时针有什么变化?许是时针与分针相比变化确是不明显,或是这样的操作观察需要小朋友做好注意的分配之缘故;幼儿的操作的结果是:幼儿一直在忙着拨分针,却没有很好地观察到时针的变化(即往顺时针走一个数字)。后来老师只好亲自演示,许是教师演示的.教具不够大,幼儿还是没办法获得感性而直观的感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的关系。因为幼儿的不明白,而使活动在这个环节折腾了不少时间……

分析:认识时钟的活动,可以说是大班幼儿数学教育中必开展的一个传统的活动内容。很明显的,该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时钟有钟面、时针和分针等主要外形结构;能看懂整点和半点;知道分针走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而知道或是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即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一个小时),这其实应是本活动的难点。在这个案例中,角色在本活动开始的不久就直接将这一难点抛给幼儿,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这一难点无法很好地如期突破,不仅意味着未能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积累相应的经验,而且也会导致幼儿自信心的受挫,从而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活动的后续开展。按常理来讲,幼儿的情绪的激发、已有经验的唤醒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幼儿各方面还未作好较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就让幼儿去直接面对活动懂得难点,这不仅会徒增幼儿学习的难度,也是违背幼儿学习的特点。我们主张,教师在处理活动当中的难点时,最好要让幼儿作好相关的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情绪上、经验上、认知上等,让幼儿已较佳的状态来面对活动的难点,并在教师的适宜的引导下,努力将难点突破。而回到本案例,其实该角教师在出示时钟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始终外形结构时,就有幼儿说短的那根针叫做时针,长的叫做分针,这时教师完全可以顺着幼儿的思路展开后续的活动,比如可以这样接着说,时针和分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噢!当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分针指向12时,就表示现在是几点了。在引导幼儿学会看整点后,再继续引导幼儿学会看半点,最后再来与幼儿一起探讨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这样处理的好处,一是可以使整个活动的展开显得自然,而且重点突出,幼儿在体验到所学到的新本领的喜悦后,会激起他们的信心去迎接难点的挑战;二是活动到了这个时候,幼儿的情绪、经验、认知等各方面也已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有利于他们以最佳的状态去突破难点。

大班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有表现的学会演唱《小猫钓鱼》曲目一。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表现《小猫钓鱼》;2. p、mp、f三个力度在歌曲中的恰当表现。

教学用具:

自制卡通图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声音练习

1.听音乐进课堂(CAI播放《多拉A梦》主题曲)2.发声练习

①C大调音阶练习(建立音高音准感,用轻柔、流畅的声音练声开嗓)②音程模进模唱

1 2 3 0︱1 2 3 0‖

(长期的带变化的师生互动训练,让学生感兴趣,也颇有挑战性。锻炼学生唱曲谱的能力,X X 、 X 0 、 X.X这三节奏为所学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对于学生力度的模仿变化为歌曲难点处理路径)3.导课

师:请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音乐进教室的时候是播放的什么音乐,大家还记得吗?生:《多拉A梦》(提高学生进课堂的关注度,学会用眼光发现身边发生的事情)师:同学们真棒,没想到《多拉A梦》的欢快旋律还在你们的脑海中流淌。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部关于猫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我想同学们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这里就不再讲述了。

好学的小朋友就会有问题了,什么是“音乐童话剧”呢?

CAI展示:音乐童话剧是以儿童童话为体裁的结合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的一种综合性戏剧表演。

嗯,一看就知道和以往的不一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接触它吧!

二、歌曲学习

1.初步聆听全曲,感受歌曲基本情绪。(CAI示谱,播放音乐)2.学唱歌曲旋律

师弹曲目一旋律,师分乐句范唱旋律生模唱(最后一乐句的三个丢分别模唱,三个力度层次的表现,对学生的节奏要求要准确)板书:弱中弱强

p、 mp、 f<(渐强关系)3.师分乐句弹旋律生唱歌词。

(注意最后一乐句的力度层次)4.再次聆听范唱,轻声跟唱5.师伴奏生完整的唱歌曲

6.歌曲情感处理,以剧情出发,采用图谱教学法

①首先唱乐曲第一二乐句, ……此处隐藏9507个字……和问题,在不断的操作中,探索出“边连边剪的剪纸方法”,并在相互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剪更长纸条的关键因素。活动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针对第一次的执教,我也适当对教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如:我在好玩的报纸中我曾设计了玩单筒“望远镜”和“望远镜”。不过后来觉得两个游戏好象有点重复。于是,只保留了单筒“望远镜”的环节。汲取第一次执教的教训本次活动,我就以“一张报纸”玩到底的形式开展,这好像更能贴近本次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开始我用谈话的方式来聊一聊报纸,通过提问让孩子们知道看报纸的好处。

接下来的环节,让孩子们知道报纸过期了,大人就没什么用了,可我们孩子可以拿来玩。我先引导孩子,过期的报纸可以卷,并让孩子们做一个望眼镜,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做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用报纸的长边卷的望眼镜,比用短边卷的要长。在孩子们兴致很高时,我又引导孩子来剪报纸玩。我提出问题:能不能剪出一条比较长的纸条?孩子们马上就开始尝试起来,在这个环节中,多数幼儿的操作是我意料之中的'事,但是有两个小朋友的剪法,却让我大吃一惊。他们提前完成了下一环节的内容。正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顺着孩子们的思维方法提出:如果将长边和短边连起来,一定比刚才剪得纸条要长。孩子们兴趣很浓,以至于剪到最后还有三个还没有剪完的小朋友,仍然不肯放下手中的剪刀。直到完成了以后。才让这次活动还算顺利的完成。

这次活动,我觉得还有许多的不足。

例如:活动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对于课堂上语言组织的还不精慎、细节的处理还不到位等等。因此,我觉得这次科学活动研讨的展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让我今进一步感受到了:想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需要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活动中要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在组织活动中要灵活机动,让每一次的活动越来越生动!

大班教学反思13

这是一节大班数学活动《住哪里》延伸下来的区域。从我整节课下来的活动情况来看:目标定位明确且贴合大班幼儿的活动情况及主题目的。并且目标达成也有百分之八九十,算是计划得很不错。准备上也是跟着目标跟着主题走,并且每个区角布置的也比较合理,材料很丰富。那现在说一说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小状况,首先就是“故事厅”。这个区角其实设想的还是不错的,而且位置摆放的也很合理,在一个安静的区角,准备了相应的椅子以及标上座位号,给予相应的“入场卷”,一个故事机。

那先说说这个硬件设施中,故事机的声音还是偏小,幼儿只有在很安静的状态下才能听得比较清楚一些。其次就是在幼儿选择了这个区角时,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使幼儿懂得排队一个个入场,并且看着自己的票进行对号入座,不拥挤。这里如果一开始教师没打算干预太多的话,应该在活动区角介绍时先向幼儿说明白,这样就不会出现拥挤并且茫然入座的现象,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接下来就是数学区,这个区角算是比较丰富的.,有墙上的坐标房子图,有桌面上的坐标记录纸,还有地面上的找房子游戏,墙上和桌面上的材料准备以及幼儿的活动情况都算比较不错,争议最多还是地面上这个,主要问题就是出在胸饰上,如果把胸饰换成图卡,直接让幼儿帮小动物找家,然后放在相应的格子里,这样比较利于幼儿检验,胸饰的话,幼儿找完一个又换另一个去找,给人感觉不是那么的合理。还有就是所有的动物图卡的坐标位置还是都标在胸前比较明显,并且也为最后的评析中拍摄照片后更好的检验。最后说说手工区,幼儿很感兴趣,而且教师预先折好一排也给了幼儿足够的时间去编号,如果要有更好的效果,那换成立体式的电影院,效果一定更佳!尤其是帷幕一放,整个影院的感觉就出来了,不过这节课,小朋友在手工区还是完成的很不错,也很用心。说到编号,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幼儿拿好编号,再一一折椅子,时间上可能又更充分。

这是本次活动下来,各位老师给予我的意见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反思。活动设计得不错,幼儿活动情况也还行,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程。但,课程永远是精益求精的,有了各位老师的见解,我觉得再改装一下,一定变得更好!

大班教学反思14

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通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通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仿编诗歌时,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但作为教师应兼顾到个体差异,多关心、多帮助、多锻炼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幼儿。

大班教学反思15

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但在大班的序数教学中是要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来观察物体的不同的位置。本活动的主要目标1、认识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 2、掌握序数词,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序列位置。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采了比较简单的小动物排队来让幼儿认识了解序数。在开始部分可能都是在让幼儿认识序数吗,说一说物体的序列位置,但是这个环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且也不能引起孩子过多的学习兴趣。通过第一个活动,孩子们都能说出小动物在第几个位置,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小朋友戴上小动物头饰,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来感知序数,这样我想孩子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学习效果也能很不错。

遵循幼儿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对幼儿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放在“如何学”上。以往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不仅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

因此在第二个环节中就在通过幼儿在第一个环节中的回答,让幼儿自己来说说小动物的位置为什么会不一样,让幼儿自主探索,思想后同时得出结论,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就可得出不同的位置。在这个环节中就可突显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知道从各个方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是会发生改变的,得出这个结论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让幼儿来练习了,比如说老师来提问:“从左边数这一个是谁?从右边数第二个谁?”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来达到目标。如果在数学活动中,一味地让幼儿学习,幼儿可以没有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加一些游戏,那么在活动中,我就是通过让幼儿来进行种树不仅让幼儿巩固了对序数的认识,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班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