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1-18 22:08:15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65人,男生:26人;女生39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除法

2、年月日

3、平移和旋转

4、乘法

5、观察物体

6、千米和吨

7、轴对称图形

8、认识分数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统计

11、认识小数

12、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 除法 10课时

二 年、月、日 3课时

三 平移和旋转 2课时

四 乘法 9课时

五 观察物体 2课时

六 千米和吨 5课时

七 轴对称图形 2课时

八 认识分数 6课时

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9课时

十 统计 4课时

十一 认识小数 4课时

十二 整理与复习 4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为了进一步的搞好三年级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做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的计算。

2、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小正方形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

3、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 第四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5、 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法形、正方形等的周长。

6、 第六单元“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7、 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8、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三、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此处隐藏21274个字……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 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百年个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进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 实践活动

1. 搭配中的学问。

2. 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3. 交通与数学。

4. 时间与数学(一)、(二)。

5. 生活中的推理。

(五) 整理与复习

半期前整理复习一到四单元的内容

期末总复习

四、课时安排

1. 乘除法:9课时

2. 观察物体:3课时

3. 千克、克、吨:4课时

4. 乘法:9课时

5. 周长:5课时

6. 除法:10课时

7. 年、月、日:4课时

8. 可能性:2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 本学期教材分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二)平移、旋转和对称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第18页练习第1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3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3种答案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的位置。经历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索,空间观念是会大有长进的。

第三课“平移和旋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得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归纳成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们。

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吗?”再探索精确计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掌握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